WFU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前進波士頓,學習食物過敏



Riptor3000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 [GFDL (http://www.gnu.org/copyleft/fdl.html) or CC-BY-SA-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初秋的波士頓早晚偏涼,但是中午還是偶而會熱到流汗,路邊的行道樹已經有部分轉黃。暫別了台灣,來到波士頓,進入哈佛醫學院最大的教學醫院─麻州總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學習食物過敏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造成食物過敏的免疫機轉。


為何要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學習食物過敏呢?


以下說給你聽:

人體的免疫系統本來是用來對抗外來物質,食物雖然也都是外來物,但是食物提供我們營養,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對抗它,反而要產生所謂『口服耐受性』(Oral tolerance),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接受這些食物,進而提供我們養分。

食物過敏造成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病患對於特定食物的『口服耐受性』消失了。

所以有些人吃某些食物後,就會造成很癢的蕁麻疹,嘴唇眼睛變得很腫,甚至因為特定食物過敏造成休克與死亡,像電視電影上演的劇情一樣,在缺乏適當的急救設備 (參閱遇到嚴重的食物過敏,如何自救?),變成可怕的謀殺手法。

但是我們每天吃飯,被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行為,為何在特定的病人身上這種『口服耐受性』會消失,導致食物過敏呢? 目前醫學界與科學家正在研究。

而且醫師不只希望研究,而且希望找到治療的方法,甚至預防食物過敏的產生。


台灣食物過敏小孩日益增多


台灣以往最多人是因為蝦蟹過敏,偶而需要掛急診打一針,蝦蟹是非必要食物,所以不吃也就算了,但是目前越來越多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開始對於牛奶、蛋等這些必須食品產生嚴重的過敏,因此食物過敏相關的診斷與治療在台灣是很缺乏的,所以需要到國外取經。

另外台灣因為食物導致嚴重過敏、甚至接近休克的個案也持續變多,有小孩因為接觸沙拉醬或法國吐司內不熟的蛋而過敏,以往認為在台灣很罕見的花生過敏,近年來也逐漸增加。

為何越來越多小孩會對食物過敏呢?如何阻止這樣的趨勢持續增加呢?哪些小孩是高危險群,需要特別留意預防呢?目前這些答案都尚在研究中,也是本次出國進修希望可以學習的地方。


暫別台灣,學習後再出發


所以暫別台灣兩年是為了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與研究,對於基隆北海岸的小朋友及家長要暫時說抱歉了,所以特別商請林口長庚的吳昭儀醫師林莉倫醫師,在這兩年間繼續照顧基隆地區過敏風濕疾病的小朋友,門診表如下表:


這段期間仍會在臉書專頁與部落格上跟大家分享最新的食物過敏知識。